【旧城改造】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就近”调换,怎么样才算“就近”?

【“就近”困局】

在全国各地征收实践中,对于旧城改建的房屋征收,就地(原地)还建的情况很少,绝大多数会提供就近地段房屋进行产权调换。而一些政府提供的产权调换房屋与被征收房屋所处位置有一定的距离,很多被征收人就这一争议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认为征收决定不合理,征收补偿安置方案不合理。这个看似简单的距离问题,着实难倒了很多人。

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就近”调换,怎么样才算“就近”?

【条例规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因旧城区改建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选择在改建地段进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提供改建地段或者就近地段的房屋。

【律师破局】

一般的旧城改建区域多为一个城市的老城区,教育、医疗及各种公共服务资源优越,而还建区域的相关资源可能比较匮乏,加之被征收人的生活习惯、环境情感问题,亦可能会增加生活、学习成本。

小编结合多年旧城改建征收项目的办案经历,对“就近”这一争议进行了研究。

“就近”一词出处:明·唐顺之《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闲时则州县驻操,有警则就近守边。”不难看出,这里的“就近”是“感知”(理解)距离,让人感到相对距离的近。我们运用逆向思维,在多远的距离会让人感觉到近。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制定补偿安置方案的时候,可以采用随机问卷形式,让普通老百姓判断就近地段是否符合人们对于“就近”的感知。

进一步,如果“就近感知”无法得出满意的结果,那么我们可以升华为“就近认知”(认为),认知有两个方面:一是范围认知,二是距离、时间认知。

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就近”调换,怎么样才算“就近”?

范围认知:“就近上学”“就近就医”“就近乘车”“就近买菜”,那么“就近”可以认为是同一学区、同一校区、同一医区、同一市场农贸区,如果超过这些个“同一”范畴,即不为就近地段。

距离、时间认知:大家出行的时候都用到过各种手机地图APP查找附近的各种场所,而一般显示的最远距离为4.5至5公里,那么此距离是可认定为“就近”距离?当为认定距离定量的时候,我们来看看变量时间是多少,是否符合一般人对于时间的认知。我们分别用整数10分钟、20分钟、30分钟为例进行实验测算分析。

如果采用步行方式,成年人10分钟大概行走距离为0.83公里,20分钟为1.66公里,30分钟为2.49公里;

旧城区改建中房屋“就近”调换,怎么样才算“就近”?

如果采用搭乘公交方式出行,公交车一般时速为40公里/小时,10分钟行驶(考虑乘客上下车)至多5公里,20分钟行驶10公里,30分钟行驶15公里;

从上述调查实验测算不难得出,5公里的距离步行需要至少60分钟,搭乘公交至少需要10分钟,这已经符合常人对“就近”距离、时间上的认识与感知。

【案例】

  在实践中有一些政府在制定补偿安置方案的时候会考虑到“就近”这一纷争缘由。例如陕西省铜川市制定的《铜川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公安、教育等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支持房屋征收工作,及时办理被征收人因征收搬迁而造成的入户、子女入学转学等相关手续。

【结束语】

就近地段还建直接关系到选择产权调换方式的被征收人合法权益,如果您在旧城改建征收项目中遭受到了“就近”不公,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新闻